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四库建设 > 课题项目库 > 文章 当前位置: 课题项目库 > 文章

从历史地理角度看襄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地位及启示(四)

时间:2021-12-08    点击: 次    来源:襄阳市文化襄阳研究会    作者:姜家林 张灵超 - 小 + 大

四、我辈复登临:历史的经验和未来的建议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以上,我们以襄阳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区位为舞台,分析了襄阳丰富多元的文化地理、军事地理在历史中如何层层演进,从而形成中国城市中罕见的“文武兼备”的独特气质。自“文”而言,襄阳在和平时期,借助地理优势和自身资源禀赋,均能迅速崛起,成为一方都会,并在不同时代发展出不同特色,从学术到宗教,从诗歌到书法,代代各有擅场,代代与时更化。自“武”而言,襄阳在战争时期,总是兵家必争要地,从楚国争霸中原直到襄阳解放,近三千年绵延不绝,正与襄阳东西交汇、南北交界、水陆交融的地理特点息息相关。襄阳这种“文武兼资”的城市文化秉性,加上襄阳独特的地理区位、城池景观,共同构成完整意义上中国古城的经典代表,如此方可称之为“大美襄阳”。

在历史中,我们也看到襄阳文化强大的自我更新的生命力,为今天的襄阳留下了丰厚的城市文化遗产,对襄阳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资源和借鉴。以下,试从历史经验出发,为“文化襄阳”建设提出“四重”建议。

(一)重塑区位:得“中”独厚的地理区位,是襄阳兴盛的基础。从历史上看,襄阳在荆楚、汉晋、唐宋三个鼎盛时期,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区域中心城市,很大程度上与襄阳处于当时关中、中原、巴蜀、江南四大文化核心区交汇处的地缘优势有关,特别是与当时中国政治中心关中、中原一带有着畅达的交通。如今,全国经济政治中心已转移至沿海一带,但借助现代空、铁(高铁)、水、路(高速)立体化交通体系,襄阳可以重塑“得中独厚”的地理区位。未来,借助航空,到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一线地区均在2小时左右;借助高铁到达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中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皖中城市群、贵阳城市群在2-3小时左右;借助高速可在周边区域内形成1-2小时都市圈;借助汉江航运可再现汉江生态经济带辐射能力;借助铁水联运、铁海联运、自贸区口岸,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大循环。依托现代交通体系,重塑“得中独厚”区位地理,对襄阳的发展至关重要,应该从历史的高度给予充分重视,用最短的周期,打通其中的堵点,为襄阳的长久兴盛奠定区位基础。

(二)重拾气质:“文”“武”兼备的区域中心,是襄阳固有的气质。襄阳“汉晋以来,代为重镇”,无论是文化实力还是军事战略,几乎代代都是极具分量的“一方都会”,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对于一些兄弟城市来说,可能是城市能级跃升,从襄阳历史看,却是对历史地位的归回和往日荣光的复兴。襄阳文武兼备的历史气质,是襄阳建设全国区域中心城市的底气。当今之世,“文”与“武”的内涵也发生了转变,不单指文艺和战争,更多侧重于“人才”与“产业”。现今商场如战场,产业竞争一直是各地激烈争夺的主战场,襄阳具有良好的工业产业基础,但长期以来第三产业一直是短板,特别是在未来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化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都应该植根于襄阳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固化的资源转化为流动的资产,让文化襄阳建设成为襄阳后程发力的生力军。此外,从历史经验中也可以看到,襄阳每一次崛起和兴盛,都得益于五湖四海的精英荟聚襄阳,这既是襄阳四通八达的交通区位的吸引,也是襄阳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所决定。在当前的城市竞争中,人才乃至人口的竞争至关重要,襄阳复兴中心城市的梦想,必须建立在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人才人口策略基础上。一方面要尽快补上襄阳高等教育短板,增强人才内生能力,一方面要拿出有诚意有吸引力的政策,打造一流的城市环境,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吸引更多人口落户襄阳,壮大城市规模。

(三)重现景观:山水城文的相得益彰,是襄阳独特的灵魂。如上文所析,襄阳之所以成为人文渊薮,除了区位和交通优势,更重要地是自身资源禀赋,集名山、秀水、古城、人文、重镇于一身,全国少有,有襄阳城这个壮丽的舞台,才有历史上一幕幕精彩的篇章。当前,城市竞争空前激烈,但一座城市的生命力、竞争力最终体现还是其文化,特别是要运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式,将文化转化为文化力,从而为文化襄阳建设注入源源不断动力。建议实施“襄阳文化双创+”行动,与城建、旅游、生态建设、文化事业、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嫁接融合,形成独特的襄阳文化景观,以文化为魂,画龙点睛,以文化为力,为襄阳赋能。

一是“文化双创”+城市建设。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襄阳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可以襄阳深厚的文化资源为依据,新建、改建一批文化公园、文化广场、文化道路、文化地名、文化地标、文化公共建筑,让襄阳城处处体现出襄阳味。

如襄阳的滨江公园,如果单纯定位为滨江休闲公园,则不能和众多城市的滨江滨河公园区分开来,如果依据襄阳大堤的历史渊源,加入《诗经·汉广》,南北朝《襄阳乐》、唐宋《大堤曲》等元素,融入汉水女神、穿天节、七夕节、大堤歌女、王粲、孟浩然、王维、李白等历史名人,通过书法、雕塑、小品等方式展现出来,配建古色古香的汉广亭、太白楼、浩然轩等纪念建筑,让游人在移步换景时,处处与襄阳厚重文化相遇,则襄阳大堤本身平淡的景致,经过历史文化点化,立时变得活色生香,一定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和美好回忆。

再如襄阳的城市道路,每一个城市道路都一个标准路牌,只能单独指示方位,但如果把历史文化因素加入进来,在一些重要道路、重要路口,树立一些文化路标,标识、讲述与该道路相关的历史文化,则漫步在襄阳街头,处处会体会到襄阳文化的博大精神,襄阳将成为一座可以品读的城市,这一点荆州古治街做得较好,街旁一座小石碑,清楚地交代了古治街的由来和厚重。同时,襄阳还有其它大量有历史、有文化、有意趣的街道,需要通过文化溯源的方式予以点出,让每一个路标都可以成为一个文化地标。

二是文化双创+旅游产业。襄阳是一座值得细品的城市。近年来襄阳旅游“二次创业”取得显著成效,但与襄阳深厚的文化底蕴相比,文旅融合还有许多可以开拓的空间。比如襄阳的城市之基“邓国故城遗址”,迄今仍是城郊的一片农田,而与邓城同期但规模等级较低的常州淹国故城,则已经白手起家建成国家5A级景区、国内唯一以“春秋”为主题的常州淹城春秋主题乐园。又如襄阳城南岘山和鹿门山两座名山,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大德高僧到此登高、怀古、隐居、修行,但目前尚缺少以文化主题的深度挖掘、整体打造,如岘山的岘石寺遗址及摩崖石刻,有着比隆中更古老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却藏在深山人未识,同样以“千年诗山”著称的安徽敬亭山,以“归隐名山”著称的浙江莫干山,无论是文化体验还是旅游配套,都令人向往和瞩目。此外尚有樊城的米公祠、会馆群,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拓展,也有国内江苏丹阳米芾书法公园、洛阳山陕会馆、潞泽会馆等成功案例可以对标。

三是文化双创+社会生活。襄阳的文创产业近年来有明显突破,建设路21号、603文创园等文创园区相继开园,但整体看规模还不够大,业态还不够丰富,名气还不够响亮。还有一大批闲置的旧厂房、旧仓库、旧园区,可以改造为文化创意园、运动休闲公园、游戏体验基地等创意基地。襄阳城市书房在广大市民的期盼中如约而至,目前星火路开发了一家,几乎天天爆满,广大市民呼吁建立更多的襄阳书房,把图书馆、娱乐室搬到老百姓身边,同时各个书房应与所在区域的文化资源有机结合,成为展示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阶段襄阳特色文化的平台。如昭明台附近如果规划城市书房,就可以命名为“昭明城市书房”,譬出专门空间展示昭明太子、昭明台、《昭明文选》与襄阳的历史渊源。同理,米公祠附近可规划“米芾城市书房”,充分展示米芾书法元素。鹿门山景区可以建设“浩然城市书房”,集中展示各个版本的孟浩然诗文及研究论著,让所至游客对浩然文化兴趣盎然。

(四)重视宣传:做到襄阳符号,中国形象,国际表迖。要高度重视襄阳城市营销,让厚重的襄阳文化不仅有说头、有看头,还要有名头。前期由于更名襄樊造成一定程度认知混乱,对襄阳整体知名度有所干扰,城市的宣传口号也从“诸葛躬耕地 传奇古襄阳”到“千古帝乡 智慧襄阳”到“襄阳好风日”,经历多次变更,也不易给全国留下深刻印象。但从整体看,由于《三国演义》《射雕英雄传》《妖猫传》等小说影视的宣传口碑,加上襄阳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宝藏,襄阳具备成为下一个“网红城市”的潜力。据本文从历史角度分析,襄阳城市气质中“文”“武”兼备,整体极具“美”感,可以邀请专家和公众从以上角度进行深度开阔,提炼出襄阳城市形象的主口号,从而全面展示襄阳特质。在此,不揣浅陋,试抛砖引玉,如本文标题所拟“山川形胜地、人文渊薮襄”,又如“文武兼备、大美襄阳”。

确定城市主宣传口号后,再根据不同受众群体,分年龄、分区域确定一些个性化、时尚化、现代化的宣传定位。如对中年人可重点宣传《三国》主题,对80、90后可重点宣传《射雕》主题,对00后10后可结合唐城影视基地进行粉丝主题宣传,如可以策划《宋元襄阳大战》电影,力邀当红流量明星主演,吸引众多粉丝为襄阳买单。也可以针对襄阳在韩国、日本等地的影响,展开有针对性的海外宣传、联合推介。在宣传手段上,除广电大屏等传统渠道外,更多注重运用互联网分享方式,可以策划举办“快手襄阳网红大会”“抖音聚首襄阳之巅”等活动,让襄阳成为人人向往的网红古城。

主要参考文献:

检索版《四库全书》,国学大师网站。

[东晋] 习凿齿 编纂 黄惠贤《襄阳耆旧记》,中华书局,2018年。

乾隆《襄阳府志》点校本,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科学出版社,2007年。

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周积明编《湖北文化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

刘群主编《话说襄阳》,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

刘群主编《襄阳历史文化丛书》,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

襄阳市政协文史委编《襄阳文化简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年。

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拾穗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

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拾穗二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





上一篇:从历史地理角度看襄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地位及启示(三)

下一篇:关于申报2022年度襄阳市社科联、襄阳市文化襄阳研究会课题项目的通知

襄阳市文化襄阳研究会.. | 襄阳市文化襄阳研究会.. | 关于我们

襄阳市文化襄阳研究会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铁佛寺路57号原电大院内

电话:0710-3536856 18186266472

邮箱:12891978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