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5 点击: 次 来源:襄阳市文化襄阳研究会 作者:襄阳市文化襄阳研究会 - 小 + 大
5713工厂孙红梅大国工匠精神内涵: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敢闯敢试,爱国强军。 孙红梅,女,汉族,1975年12月生,中共党员,山东沂源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高级工程师,空军装备修理系统焊接专业首席专家,空军装备部首届“金牌蓝天工匠”,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人",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2020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99年孙红梅大学毕业后,怀着对军人职业的崇敬和航修事业的热爱,毅然选择了群山环抱、交通不便的5713厂。孙红梅坚守航修事业22年,以匠心致初心,带领团队在激光熔覆、激光冲击强化等新技术的应用研究上不断突破,破解62项修理瓶颈,形成12项核心修理技术,获得国防发明专利授权7项,多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保障了636台军用航空发动机,创造经济效益近2亿元。 孙红梅坚持军品必为精品的理念,在工作中敢闯敢试、将无数次“不可能”变成“可能”。在某型发动机燃烧室机匣裂纹精密修复中,故障点在复杂型腔内部,焊接空间狭小操作受限,她灵活应用多种焊接修复技术,通过改进焊接工具,采用镜面反光仰焊技术,攻克狭小空间盲焊难题。研究脉冲激光焊接技术,实现机匣“天窗”快速精密修复,修复后变形量低于0.003mm,并杜绝了次生裂纹产生,成功修复燃烧室机匣30余台,成为领先国内同行业的关键技术。在恢复某型发动机涡轮叶片阻尼凸台研究中,她编制微熔焊工艺,优化调整工艺流程,同时组织开展脉冲激光焊接技术研究,使叶片焊接合格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98%。在解决高导内机匣变形超差难题中,她从机件安装方式、工作应力、材料性能等方面深入研究机件变形超差原因,采用脉冲激光焊,带领团队通过近百次试验,解决了空间异形曲面焊接难题,最终变形量由原来的1.2mm降至0.15mm,大幅提升了装备修理质量。 孙红梅深知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工厂软实力,还能为产品质量提供更可靠的保证。一直以来,她密切关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焊接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将先进工艺和技术引入发动机修理中,致力于前沿焊接修理能力的开发。针对传统焊接方式对钛合金材料零件性能造成很大损伤和变形的问题,引进激光焊接工艺,面对国内无相关参考标准、操作难度大、风险高等难题,她带领团队进行攻关,着手设计全新工装夹具,经过一年多实验,研究制定出适合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再制造的激光焊工艺,在装备修理系统内首次编制激光焊工艺和质量检验标准,攻克了钛合金零件焊接变形的难题;积极开展激光冲击强化工程化应用,提高发动机零部件的抗疲劳性能,并在500余台发动机上推广应用。 个人成长的同时,孙红梅更关注技艺的传承与推广。2013年,以孙红梅名字命名的“红梅工作室”挂牌成立,按照“强使命、重科研、带队伍、上能力”的总体思路,通过修理科研和故障攻关带队伍,发挥平台和团队优势。以科研项目为牵引,以解决装备修理瓶颈问题为抓手,发挥“孵化器”的作用,加速了青年技术人才成长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团队成员逐步成长为工厂技术能手和一、二级技术专家。 2018年,工作室研究的“航空发动机复杂腔体类机件裂纹故障激光熔覆工艺研究”获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创新补助资金40万元;完成湖北省重大项目“基于应力控制的抗疲劳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制造及再制造中的应用研究”。2019年,工作室组织完成襄阳市重大科技项目“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应用研究”并推广应用。2018年“红梅工作室”获得“湖北省示范性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一路走来,孙红梅用一把焊枪将自己的青春岁月与航修事业紧紧地“焊”在了一起,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托起了强军爱国的航修梦。 |
上一篇:保康县尧治河村的艰苦奋斗精神
下一篇:中国航天员聂海胜的载人航天精神
襄阳市文化襄阳研究会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铁佛寺路57号原电大院内
电话:0710-3536856 18186266472
邮箱:12891978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