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课题成果 > 文章 当前位置: 课题成果 > 文章

希望在朗宁故乡看到“朗宁故居”

时间:2022-02-14    点击: 次    来源:襄阳市文化襄阳研究会    作者:姚景灿 - 小 + 大

 切斯特·朗宁,祖籍挪威,生于中国襄阳加拿大的一位国际知名外交家,一生为中加建交和增进中西方沟通不遗余力,并因此获得加拿大国家最高荣誉一级大勋章周恩来称之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加拿大前总理克雷蒂安誉之为中加友谊的奠基人”,加拿大前驻华大使碧福称他“是一位事实上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中国人民事业的人。毫不夸张地说,朗宁及其家族,堪称襄阳的骄傲

 然而,在朗宁的故乡襄阳,如此难得的珍贵人文资源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利用,随着时光的推移和城市化进程,已难觅其踪迹。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构建多边国际主义社会的今天,我们希望,能在朗宁故里看到“朗宁故居”,让朗宁精神重放异彩。

 朗宁与襄阳有着很深的渊源。他的父母1891年受美国基督教西差会派遣,来到中国襄阳传教,建立鸿恩会,并创办了襄阳最早的新式学堂——鸿文书院(现襄阳市一中前生)最早的女子学校(淑华女子书院),建立了最早的西医医院——鸿恩医院为这座古城带来一丝西方文明的亮光

 朗宁1894年12月生于樊城,由于母亲身体不好,是吃襄阳奶娘的奶水长大的,1907年随父定居加拿大。1922年至1927年,他受聘回到母校襄阳鸿文中学担任校长,亲历和支持了轰轰烈烈的襄阳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主义活动 

 1945年至1951年,他出使中国,任加拿大驻华大使。在重庆南京和日内瓦会议上,他与周恩来等中共方面的代表交往甚密,感情深厚,为促使加拿大政府对中共新政权的承认,以及搭建西方沟通桥梁,做出过重要贡献。当年北京开国大典时,他在南京受托用英语向世界发布新中国成立消息的第一人中加建交后,他数次受周恩来之邀请以国宾身份访华,其中三次重返故乡襄阳。他的著作《回忆革命的中国》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的必读书目之一。一生都这片养育过他的土地十分眷恋乡音不改,常‘湖北佬’自居,并引以为豪他们家族先后有9人生于襄阳,他的母亲等3人逝于襄阳,墓碑至今还立在米公小学校园

 朗宁后裔秉承他的遗愿,乡谊还在继续。在朗宁家族的第三代里,力于增进中西方沟通交流的代表是他的三女儿奥黛丽和女婿西默·托平。奥黛丽曾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资深摄影记者、纪录片撰稿人中国问题专家她多次访问过中国,发表和出版过许多宣传红色中国的文章、画册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她是美国NBC电视台《中国报导》节目评论员,1973年10月曾与其父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华,还是第一个见证秦始皇兵马俑史诗性发掘的西方记者。

西默·托平,是美国《纽约时报》前总编辑、国际新闻最高奖普利策评审委员会前主席,曾于1946年以国际新闻社记者身份派驻北平报导中国内战,随美军观察组采访过延安是第一个把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消息向全球报道的西方记者,也是“文革”期间第一个获准单独采访周恩来总理的美国记者。其著作《在新旧中国间穿行》为西方客观研究中国提供了正能量近年来曾受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顾问团主席。

 2008年10 月,奥黛丽、托平夫妇带着家族的第四代和第五代,受邀访问襄阳,并向故乡捐赠了大量与襄阳乃至中国相关的珍贵影像和档案资料。近年来,许多与朗宁家族相关的西方人士,数批次组团来襄寻访他们当年的遗迹。  

建立朗宁故居”,绝不单单是为一个外国人树碑立传而是对襄阳历史长河中一段珍贵人文情怀的沉淀,是对一位拥有强烈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并为了中华民族复兴做出重要贡献者的纪念。据了解,目前襄阳市档案馆已征集到许多相关原始档案史料、照片及影像,以及朗宁家族捐赠的实物,为在当年原址附近复建“故居”,及室内陈列布展奠定了基础条件。我们相信,建成后的“朗宁故居”,必将成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中西方人文与情感交流的纽带和载体,成为展示文化厚重、开放包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资源新亮点




上一篇:将地域文化元素植入城市社区建设之中

下一篇:关于提升襄阳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

襄阳市文化襄阳研究会.. | 襄阳市文化襄阳研究会.. | 关于我们

襄阳市文化襄阳研究会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铁佛寺路57号原电大院内

电话:0710-3536856 18186266472

邮箱:12891978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