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课题成果 > 文章 当前位置: 课题成果 > 文章

融合式党建:襄阳市社会组织党建实践探索

时间:2022-01-04    点击: 次    来源:襄阳市文化襄阳研究会    作者:“社会组织党建调研”课题组 - 小 + 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把社会组织党建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不断扩大社会组织影响力,使其在社会治理中更好发挥作用”襄阳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通过实践中的探索,形成了将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优势与党的先锋模范作用进行有机结合的融合式党建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本认识

襄阳市社会组织党工委认识到只有认同才能融合,只有融合才能引领,通过思想融合、工作融合、目标融合、组织融合、制度融合等五方面的工作,有效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发展的同步同向。

1.思想融合解决价值认同问题

社会组织领导班子与党组织是以实现组织目标为任务的共同体,《组织章程》赋予管理团队的使命,也是《党章》赋予党组织的任务。共同的目标决定了存在于同一体的组织必须深度融合,通过共同努力实现组织发展目标。

2.工作融合解决党建和业务“两张皮”问题

工作融合就是将党的要求、方针、政策融合入组织业务中去,将党建工作贯穿于业务工作全过程,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组织管理、服务活动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贯穿中发挥党组织的服务职能,确保党建工作和发展目标共同实现,与业务任务共同完成。

3.目标融合推动宏观目标和微观愿景相统一

坚持把住社会组织发展正确方向。社会组织党员要牢固树立“在社会组织为党工作”理念,要把“维护公平正义、提升公共参与、增强组织竞争实力”作为社会组织的发展目标。构建党的建设与组织业务融为一体的总目标,确保“组织要发展、党建要加强”,切实履行党建职责,共同完成各阶段目标。

4.组织融合将党的领导、党的组织融入社会组织内部治理

认真开展“党建入章”工作,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在社会组织理事会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和职能,保证党组织作用在决策层、监督层、执行层的有效发挥。在组织架构和履行职责上,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

   5.制度融合把党建工作纳入组织综合管理体系

坚持建立完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党建制度与社会组织内部治理制度及社会组织运行制度融合,从机制上强化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防止党建工作游离于组织管理体系之外,确保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持续推进。

二、基本经验

截止2020年7月底,襄阳市(含县市区)登记注册的各类社会组织共有3199个,其中民办非社会组织有2087个,社会团体有1109个,基金会有3个。在街道或社会备案的社会组织有4637个,社会组织已经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1.坚持创新探索,推进体制机制规范化发展

在制度创新方面,襄阳民政局牵头修订了《中共襄阳市委社会组织工委议事规则》、《中共襄阳市委社会组织工委工作制度》、《中共襄阳市委社会组织工委学习制度》;在机制创新方面,社会组织党组织建立了与社会组织“同登记、同年检、同换届、同评估、同考核”的“五同”模式,基本形成了“市委领导、工委负责,党组织配合”的管理体制。

2.夯筑发展基础,实现组织培育与组织覆盖同步

一是加大了购买服务力度。做好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对科技类、慈善公益类等社会组织进行全面的等级评估,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壮大。

二是扩大了党组织覆盖面。社会组织中从业人员中有3名党员以上的均有实现组织覆盖,个人会员中有3名以上党员的,已通知其成立功能性党组织,并不断进行督办。

3.强化党建融合,实现业务与党建互促共融

疫情期间,全市社会组织在党组织的带领下,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各专业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全市人民及一线工作者提供全面的支持。社会组织捐款捐物金额超过1924万元,志愿服务5000人次以上。

4.依托“三安行动”,提升党员政治认同与生活质量

我市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全面摸清在外流动党员、退役军人党员、破产改制企业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的信息,建立了精细台账在推动“三安行动”(组织安家、岗位安心、思想安心)落实上发挥自身作用对五类党员在襄创办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入驻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5.丰富党建活动,发挥社会组织社会治理功能

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开展捐资助学、脱贫攻坚、减灾救灾、矛盾纠纷调解等志愿活动,开展关爱孤残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妇女等社会弱势群体关爱行动,开展加强经济横向纵向交流及专业学术交流等各类社会活动。

6.精心谋划布局,基地建设与品牌建设同向并行

一是积极争取建立三个基地。一是“襄阳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孵化基地”;二是“襄阳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服务基地”;三是建设集“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社会组织示范园”三位一体的综合型社会组织服务基地。

二是打造社会组织党建品牌。着力打造3-5个社会组织党建品牌示范点,建立社会组织党建培训基地,整体提升社会组织党建水平。

三、基本模式

襄阳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结合我市实际,从思想融合、工作融合、目标融合、组织融合、制度融合等方面探索总结出一条社会组织“融合式党建”模式,使党建工作与组织发展双向互动、合作共赢”,初步形成了社会组织党建的襄阳模式。

1.“党建工作+环境保护”的绿色汉江模式

2002年成立的襄阳市环境保护协会,是湖北省首家环保社会组织。协会目前拥有团体会员48个,个体会员80人(不包括团体会员单位人员数),志愿者三万多人,协会将党建工作和绿色汉江保护深度融合,搭建了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的绿色汉江保护平台。协会通过倡导关爱水资源,保护母亲河,先后举办了40期环境教育培训班,环境教育进校园、下农村、到机关、去社区和企业1037场次,向59万多人面对面进行了宣讲和图片展出。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汉江及其支流沿岸的污染源头调查1102次,行程115,540多公里,为唤醒民众的环保意识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建设绿色襄阳起到了积极作用。

2.“党建工作+红色传承”的延研会模式

襄阳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成立于2001年,一批离退休老同志、从事延安精神理论研究和热衷于宣传延安精神的老党员,退休不褪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以弘扬延安精神,传播红色经典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以推进“一极两中心”建设为服务宗旨;扎实推进了延安精神进校园、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进农村的六进活动,成效显著,既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又赋予了延安精神时代特色、地方特点,深化了对延安精神的研究。延安精神研究会已成为全市老同志积极参与、市委满意、社会各界认可的宣传战线一支重要力量,为襄阳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党建工作+公益救援”的蓝天模式

襄阳蓝天救援队是一支致力于免费向公众提供灾情救援、户外救援、城市救援医疗保障、大型活动应急安全保障以及防灾减灾知识培训等”的民间专业、独立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襄阳蓝天救援队党支部在第一时间组织了十二名以党员、骨干为主的先锋队,驰援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中华慈善总会、湖北省慈善总会、蓝天救援队捐赠物资联合应急仓库,接收、转运、投送来自国内和国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捐赠的医疗和生活物资,源源不断的为抗疫一线提供后援保障,打通捐赠物资通向一线的最后一公里。武汉战疫中,襄阳蓝天救援队将抢险救援与党建工作有效地、深度地融合,在急难险重的救援任务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队的作用,磨砺意志、坚固党性,完成思想融合、目标融合、工作融合。

4.“党建工作+心理咨询”的心桥模式

襄阳心桥心理事业发展中心(简称心桥)2019年成立党支部心桥的主营业务是心理咨询师培训和心理咨询服务。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心桥“党建+心理咨询服务”做成培训产品,在群众工作中使用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方法和技巧,会大大提升群众工作的效能。心桥自身在党建中提升了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了团队的战斗力。只要在思想上高度认同了党建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才能付诸于行动并切实有效。心桥的融合式党建主要体现在思想融合和目标融合。

5.“党建工作+法治惠民”的律协模式

襄阳律师行业协会建立了33个律师事务所党支部,305名党员律师。律协以党建“融合工程”推进融合式党建探索,在组织融合方面,全市60%的律师事务所党组织实行主任或主要合伙人担任党支部书记,并由襄阳市律师行业党委派出党建工作指导员,对口联系指导。在制度融合方面。律师行业党委积极推进党建与律所管理融合,确保党建进决策。在思想融合方面。律协推进党建文化与律师文化融合,以强烈的党建文化意识引领律师工作。一方面,组织党员律师积极服务依法治市工作,积极参与立法活动,参与民营组织“法治体检”,组建“同心律师服务团”,以党组织形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我市“律师进社区”、“家庭律师”、法律服务项目扶贫等专项工作积极开展,律师送法服务助力扶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让群众感受到党员服务就在身边。

四、基本启示

1.坚持以党建认同为先导

增强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认知认同,是工作基础,也是发展前提。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进行有效的政治动员、宣传教育,让社会组织负责人、党建负责人、党务工作者等深刻认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明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独特作用,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解除思想上的困惑与障碍。

2.坚持以党建覆盖为基础

各地党委组织部门按照要求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原则,通过单独建、联合建、跨部建和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推动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所有的联合党委、独立支部、临时支部、党小组的书记、副书记、委员,都要从社会组织内部产生,确保既懂党建工作,又懂社会组织业务的同志能够充分融入社会组织,真正受社会组织欢迎,真心为社会组织服务。

3.坚持以党建融合为关键

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是社会组织党组织生存发展的核心价值。工作融合可以从议事决策、协同管理、社会动员四个层面展开。一是在议事决策层面,推动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二是在协同管理层面,推动党组织与业务部门深度融合。三是在社会动员层面,将党组织的政治动员与社会组织的社会动员充分融合,推进社会组织的公共参与。四是在扶持发展层面,推动党组织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发挥。

4.坚持以党建创新为动力

党建工作的动力源自创新。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在党组织设置形式上要保持灵活性、实用性、便捷性,方能符合现实的需要。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打破地域、单位等限制,从发挥其作用功能着眼,在条件具备的社会组织要及时建立功能性党组织。对人数较少的社会组织根据业务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就近与其他社会组织中的党员联合建立党支部,或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入其业务主管单位或代管组织的党组织,参加党的活动。对目前还没有党员的社会组织,可采取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的方式,先行建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充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性地开展各类组织活动。如“网上主题党日”、“网络政治课堂”等等,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亲和力、凝聚力。

5.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方向

党建引领可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加强政治引领。通过会议传达、政策解读、文件传阅等方式,认真组织开展政策宣教,引导监督社会组织依法执业、诚信从业;加强社会组织负责人政治审核,严把选人用人关,选出政治立场坚定的人员进入管理层,确保社会组织正确政治方向。二是机制引领。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渠道就是机制引领。建立党建引领下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的协商机制是社会组织制度化的根本所在。三是行动引领,在充分发挥传统党建整合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社会组织党建项目与社会服务项目的结合,在政府购买的社会服务项目中凸显党建元素和党建文化。

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创新,首要的是转变观念、创新理念,充分认识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意义,勇于改革和完善党建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突出了党建引领促发展,体现了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融合,保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生机和活力。




上一篇:民营企业家章锋的产业报国精神

下一篇:襄阳市域社会组织发展创新研究报告(一)

襄阳市文化襄阳研究会.. | 襄阳市文化襄阳研究会.. | 关于我们

襄阳市文化襄阳研究会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铁佛寺路57号原电大院内

电话:0710-3536856 18186266472

邮箱:1289197865@qq.com